我难忘的三次“华源上手”参训之旅也是古陶瓷艺术品收藏者的必走之路

2015-12-21 16:02
88

     本人今年78岁,自小酷爱艺术,自学绘画,青年时因机遇学习建筑技术,后从事建筑设计工作四十余年直到退休。退休后,在从事古陶瓷收藏朋友的影响下,走上了古陶瓷艺术收藏之道路。二十多年来,收藏了不少从美学角度看是很精美的古陶瓷艺术品,但由于自己知识很浮浅,仅靠一些自学的书本知识和身边的“行家”指点搞收藏,让我交了不少学费,所以一直想找机会,对古陶瓷艺术品有个较系统的学习。
     2015年3月,我从“收藏快报”看到,中国收藏家协会民间收藏文物研究中心与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在中国瓷都景德镇举办“华源上手”培训班的消息,非常高兴,马上与培训班曾黎明主任电话联系,曾主任很热情的给我回话,简要介绍培训班的目的和宗旨,这与我的愿望相一致,当即用电话报名,抱着求知的欲望,开始了我的第一次景德镇“华源上手”学习之旅。
     2015年3月17日,我乘了一夜火车,到景德镇已是凌晨一点,曾主任亲自开车到火车站接我,后安排入住酒店。培训班小孙老师将我安排与一位年轻学员同住,以便照应我,这种对年长者的关照,我很受感动。18日上午正式开课,举行了“华源上手”培训班第一期开学典礼,景德镇市委宣传部、文广新局和陶瓷考古研究所领导到场讲话,典礼开得很隆重。在6天的学习时间里,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吕成龙、景德镇陶瓷考古所所长江建新及厦门博物馆前馆长傅宋良等老师给我们讲课,内容包括古陶瓷发展史,元,明,清瓷器的鉴定与鉴赏等,老师们在器型,胎、釉、纹饰、制瓷工艺等方面作了系统的阐述。当地的制瓷大师余桂生老师结合实物,对景德镇仿古瓷做旧的几种方法和怎样辩别作了讲解,开阔了我的视野,培训班还组织我们参观了现代仿古瓷器作坊和景德镇古窑遗址博物馆。特别令人难忘的是,培训班专门用两个半天时间,将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在古窑遗址,发掘出土的元明清时期的瓷片和修复器,让我们学员上手观察和鉴赏,专家逐一点评,古陶瓷的艺术魅力让我们陶醉。这些珍贵的古陶瓷标本,让我找到了鉴定古陶瓷的标杆,找到了识真辨假的感觉。这是单从书本上所学不到的。在学习期间,我还对景德镇樊家井仿古瓷一条街,和景德镇现代著名的瓷器高仿品进行了参观考察,对赝品和高仿陶瓷产品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大大提升了我的“眼力”。在学习后期,通过考试,我取得了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艺术品(陶瓷器)鉴定师” 培训资质证书,圆满完成了我的第一次景德镇华源上手学习之旅。
      2015年8月24日,中国收藏家协会民间收藏文物研究中心在景德镇举行基地揭牌仪式暨第一期陶瓷鉴赏研修班开学典礼,本人参加了揭牌仪式,又一次参加了鉴赏研修班学习。揭牌仪式在景德镇民窑博物馆门前举行,气氛很隆重。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罗伯健先生,景德镇市委宣传部,文广新局领导和北京故宫博物院,景德镇陶瓷考古所专家出席了揭牌仪式。从全国各地包括港台地区来了40余位学员参加。这次学习班,请北京故宫搏物院研究馆员吕成龙老师,陶瓷考古所所长江建新老师,主讲元末明初瓷器和明代官窑瓷器的鉴定与鉴赏。这些内容比我第一次参加古陶瓷学习,内容更丰富,听起来很引人入胜。培训班还请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曹建文老师,讲“古陶瓷真伪鉴定方法与技术”的专题讲座,说景德镇既是陶瓷生产的中心,也是仿古陶瓷的中心,要到高仿的生产基地去考察,才能知道当前高仿的水平。争取多看高仿的产品,才能在收藏过程中少“打眼”,这些话对我很有帮助。这次学习还有一个亮点,就是景德镇陶瓷考古所,将御窑厂遗址出土的,刚与北京故宫馆藏器物进行对比展撤回的珍品瓷,给我们上手,共七十余件,真是大饱眼福。上手使我们更进一步认识明代永宣时期官窑瓷器的魅力。这次学习,华源上手还请了前北京嘉德拍卖公司瓷器高级经理金立言老师,介绍这几年嘉德拍卖公司征集瓷器的特点,帮助我们端正收藏方向,树立市场意识,让人耳目一新。结业后再次去了樊家井仿古瓷一条街进行考察,用学到的知识观察仿古瓷市场的产品。学习后感到:景德镇高仿瓷器作伪做旧的方法虽然有新的进展,但还是能看出作伪的痕迹,特别是低仿品,在胎釉纹饰画工上的粗丑低劣之处,有些只是形似而非神似,自己一眼就能认出,这是我本次学习最大的成果。
     通过学习还有一大收获,就是交了不少朋友,这次学习,来了几位香港收藏家学员,其中一位收藏家杜先生,我曾托他打听,在香港有关物理检测古陶瓷的机构和收费情况,他很热心地将香港当前被认可的几家检测机构的地址,电话和收费情况作了详细介绍,我非常感谢与欣慰!我的第二次学习之旅于8月30日圆满结束。
回家后,我将在景德镇学习的情况,在收藏界朋友中作了介绍,说搞古陶瓷收藏如果不上手观察真品,是收藏不到真品的,往往花大价钱买赝品。在10月份我看到“收藏快报”上有关“华源上手”第二期培训班招收学员的广告,告诉了我的亲戚——古陶瓷收藏家姚先生,他很感兴趣,想利用公休假去学习,叫我代为报名,就这样开始了我第三次景德镇之行。
     2015年10月23日我与姚两人,从上海乘高铁到景德镇,于24日上午参加了“华源上手”第二期培训班开学典礼,在主席台就座的有景德镇市文广局领导,陶瓷考古所领导,北京故宫博物院古陶瓷研究馆员王光尧老师,本人有幸作为老学员代表坐在了主席台上,让我感到光荣和自豪!开学典礼结束后,由王光尧老师主讲,元代以前五大名窑瓷器新解,介绍其类型及发展和鉴定要点,记得最深的就是官窑和哥窑瓷器,口沿和底部都有一层酥油皮,手感极为油润光滑,印象深刻!其他老师的课,也很有特色,受益匪浅。特别难忘的是:培训班还请了北京嘉德拍卖公司四季拍卖陶瓷征集部现负责人刘旸老师授课,刘老师介绍嘉德拍卖公司除春、秋两次大型拍卖会外,每年四个季度各有一次拍卖会,称之谓四季拍卖;他将宋代以前的瓷器和元明清民国瓷器作了分类,并介绍中国近几年文物拍卖交易市场的情况,深入浅出地阐述瓷器收藏者的喜好变化,直接导致拍卖价格波动的道理。他说收藏古陶瓷要以官窑或精美、稀少的民窑瓷器为好,具有升值潜力。这期培训班还上手了陶瓷考古所修复的明代瓷器,部分还是已经编入故宫出版图录里的瓷器,非常震撼!我用学到的方法,再一次对这些真品瓷器进行了观察(包括用放大镜观察瓷器气泡、老化痕迹等)在认知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这次学习还去了高仿元青花瓷器作坊,考察后感到仿古工艺突飞猛进,青花的颜色很像元至正型瓷器的苏麻离青色,制胎也完全用古法胎模成型,前几年还做不出来的仿元青花瓷的网状纹,现在也做出来了,但经过致细感察,从露胎处还是能发现问题,就是新仿瓷因瓷石经机械粉碎磨细,烧制出来的瓷器胎部分很细密,没有老元瓷特有的瓷土稞粒和孔隙。所以只有通过上手观察真品,经过比较才能明辫真伪。这次培训我们还去景德镇陶瓷博物馆新馆参观考察,看到了景德镇制瓷工艺的演变,陈列的各个朝代的陶瓷器艺术品叫人赞叹,看后留恋忘返,这是中华文明标志。在展品最后,看到民国时期景德镇珠山八友绘制的瓷器,其绘画技巧确实精细高超,叫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通过三次景德镇培训学习,我确实学到了古陶瓷艺术品的基本知识,特别是通过多次上手,对古陶瓷器在胎釉画工上如何分辩真伪也有了较高的认识,至少不至于再去买假货了。今后“华源上手”如再开办高级鉴定师培训班,我有兴趣,还要再次参加学习。我的朋友姚先生,参加这次学习,收获也很大。所以我说,去“华源上手”培训班学习,是古陶瓷艺术品收藏者的必走之路。最后祝愿“华源上手”培训班,越办越好!尤其在当前鱼目混珠,真假难辫的收藏界,希望华源上手多培养一批识真货的行家里手,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扬作出更大的贡献!


报名咨询

  • 姓名*

  • 电话*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