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在所见的多数洪武瓷器看,这时期的器物既具有元代瓷器遗风又有明初特点,下面从几个方面简单介绍。
一、胎骨
瓷胎胎质坚硬胎色洁白。也有因温度掌握不准,胎质成分不同,胎色有淡红、淡黄、灰白色。因胎内含有杂质在露胎处多有氧化铁的红色出现,俗称“火石红”。
二、造型
这时的器物造型尺寸都较大,如大碗、大盘等,皆是洪武时期的特征。除此之外,也有与元代、明初永乐相似之处,如:有的碗底足中间有乳状突起;有的碗是叠烧,碗内中心一圈无釉;也有元代浅碗的造型,外腹中间有折角;也有的类似永乐时期的,如碗的撇口、腹部丰满,有的圈足微微收敛,平削底,这和永乐时碗的造型很相近。
这时民窑器型多不规整,有的器物上有窑裂、足里跳刀痕迹比较明显,也有的器足正中有尖状螺旋形凸起,有的圈足里壁折角处理成圆弧形。因是手工操作,各个窑之间,每一个窑的窑工制作手法都不完全一样,但从现在所见的器型看,器底露胎处都可见旋削痕迹。
三、釉色
洪武时釉质较肥厚,有的釉面带有开片纹。因施釉不匀,在器物上可见缩釉现象,尤其是底圈足内的缩釉现象更普遍。
除青花外,其它还有釉里红、红彩、酱釉、蓝釉、白釉、青白釉等。有的在同一器物上施两种釉,如外酱釉里蓝釉暗花、外青花里青白釉暗花器物。
青花:青花色调较淡,因烧造条件不同也出现深浅不一的情况,有的深些,有的青花色发灰。
青白釉:比元代枢府器物的釉色白。但釉面不够光润,有时在釉上出现黑色小斑点,这是因为釉里含有杂质的缘故。
釉里红:釉里红器不多,颜色深浅不一而且还有些晕散,有的红色成粉红色。
酱釉:呈酱褐色,釉面不亮。
蓝釉::颜色浅淡,施釉较薄,类似乾隆砖蓝。
红釉::白釉上画红彩,彩色鲜明。如白釉红彩云龙纹盘。
四、纹饰
装饰方法:绘画、刻划,还有的采用了一面绘画、一面模印凸花的艺术手法。
绘画风格:民窑器物纹饰简单,线条粗放、流畅、生动豪放。是用一笔点画的方法绘画的。官窑纹饰精致,如白釉红彩云龙纹盘,龙画得非常精细,画面不像永乐、宣德那样满。
主要纹饰:云龙、人物、动物、花卉、水藻、花鸟、松竹梅、折枝梅、缠枝花。也有在碗心书写“福”、“寿”字的,在器物口沿常见有几何纹装饰。
所画变形莲瓣纹的中间纹饰有的像花朵,
流云的云脚没有元代长,缠枝莲的叶子有的和元代一样,呈螺丝钉形,有的像掠过的飞鸟,有的器物上只有几笔画成各种圈形图案。
五、款识
带纪年款的官窑器物少见,有的器物里心带“福”、“寿”等款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