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经过洪武、建文两朝,政治局势逐渐稳定,经济也有所恢复和发展。这时的瓷器制造业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到明朝永乐时,在品种、色彩方面已呈现繁褥的趋向,为以后发展奠定了基础。它一方面继承了元代的文化遗产,在器物的造型、釉色,尤其是青花色彩方面更为显著。另一方面,永乐时期开创了明代总的造型风格。
胎骨
永乐胎土淘炼精细,此时胎体有瓷胎和浆胎、脱胎。瓷胎又有薄胎和厚胎。琢器一般胎体较厚,露胎处非常细腻光润,有玉质感。
浆胎瓷器的胎体较轻,胎较松软,不如瓷胎色白,此种器物的釉面多有开片纹呈黄色。声音也不如瓷胎清脆。
造型
永乐瓷器的造型总的来讲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改变了宋元以来的风格,器型变化多端,造型清秀,圆器圈足较矮浅,比元代圈足放大,显得平稳,盘碗圈足向里收敛(明初期比明中期收敛的少)。
釉色
永乐时的釉色除继承元青花外,还是以单色釉为多,如红釉、白釉、蓝釉、翠青釉、冬青、影青等;还有加金彩的,如青花金彩、红釉加金彩。永乐时的釉面,釉水肥厚,光莹细润,无橘皮纹。琢器表里釉面多均匀一致。
装饰
永乐时的装饰方法有绘画、刻花、划花、印花、锥拱花、雕塑、活环等。永乐青花器逐渐改变了元代繁冗的布局。青花构图层次较元代少,但比明中后期花纹层次多些,青花器图案紧凑,有些器物里外都画花,有的在器心也绘花纹。
款识
现在见到带有制式年款的景德镇器物最早是永乐时期,传世品器物中带款的很少。孙赢洲先生对永乐款曾总结出以下几句:“永乐篆款确领先,印刻暗篆凸凹全。压杯青篆在内心,不是确知不胡言。” 有写款、印款、刻款,都是四字篆书“永乐年制”,没见有六字款,字体结构严紧,起落笔是尖状,字体折角处呈圆角,看上去字体比较柔和。